心肌炎及疫苗接種之流行病學結果與新視角

心肌炎、SARS-CoV-2感染及COVID-19疫苗接種:流行病學結果與新視角

正文

各位好,歡迎收看本次討論。如今,一份可能是迄今為止關於mRNA疫苗不良反應最權威的論文剛剛發表。它刊登在《國際心血管研究與創新期刊》上,且為開放獲取,我稍後會為大家展示如何獲取。

不過,先來做個小測驗。下圖展示的是自1990年至2024年,美國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中記錄的所有不良事件。

測驗問題是:猜猜哪一年是疫苗大規模推廣的2021年?

我想大家不會太驚訝,答案就是第一根顯著的大紅柱——2021年,即疫苗大規模推廣之年。確實,那一年接種的疫苗數量更多,但如我們稍後將看到的,報告的不良事件數量與之相比,極不相稱。

這是測驗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如下。這些是美國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中記錄的死亡案例。所有死亡不良事件均已報告,我並非輕描淡寫。2021年再次成為顯眼的一年,即疫苗大規模推廣之年。我們看到,在那段時間內,死亡人數超過一萬零五百人,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在深入研讀論文之前,我先給大家總結一下結論。或者,我們先看看論文本身。這就是那篇論文。這是一項極為全面的工作,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學術成果。他們將所有內容巧妙地聯繫在一起。我讀到這篇論文時,真的被其質量所震撼。

這項研究題為《心肌炎、SARS-CoV-2感染及COVID-19疫苗接種:流行病學結果與新視角》。這真的是一篇極為全面的工作。我不打算逐頁翻閱,但若我們快速瀏覽,會發現它涵蓋了驚人的細節,將所有文獻很好地聯繫在一起。它共有43頁,其中的引用和學術研究數量令人印象深刻。為此付出的努力,真的值得讚揚。我們來看看有多少引用?341條引用,真的是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結論是:我們敦促政府將COVID-19 mRNA產品從市場上撤下。這非常明確。原因是,有充分記錄的心肌損傷風險,對4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而言,這一風險尤為突出。

稍後,我們將聽取獨立醫學聯盟兒科和心臟病學高級研究員庫爾特·米爾霍姆博士的意見。現在,讓我們先聽聽福克斯新聞的介紹。這是介紹部分,僅持續幾秒鐘,但為我們提供了非常有用的背景信息,表述得非常恰當。

“一項突破性的新研究對COVID mRNA疫苗的安全性發出了警報,直接挑戰了公共衛生官員的說法,並提出了關於透明度和信任的緊迫問題。利用疾病趨勢、患者結果和免疫系統分析的硬數據,多份研究報告顯示,與疫苗相關的心臟炎症風險可能遠高於此前報告,且對年輕男性而言,可能更為危險。”

更多關於該報告的內容,以及庫爾特·米爾霍姆博士的專業見解,我們稍後將一一呈現。但請大家放心,我們並非信口開河。

這就是刊登該論文的期刊。這是完整的引用信息。PDF版本可供下載。心肌炎,通常表現為心肌心包炎,即心臟肌肉和心臟周圍層次發炎,‘-itis’僅表示炎症,是COVID-19大流行期間觀察到的嚴重心臟後果之一。

我們在此有一篇全面的、基於證據的文獻綜述。他們確實將這些內容綜合在了一起。正如我所述,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作品。包括臨床試驗數據再分析、上市後監測、大型觀察性研究、流行病學、臨床和免疫學視角。

現在,我將為大家展示一些數據。我們可能在後續的視頻中更詳細地討論這篇論文,但現在,讓我們先看看一些重要的數據。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報告的不良事件類型。這並非指不良事件本身,而是指不良事件的不同類型、不同表現。我們看到,不良事件類型是預期值的六倍,更準確地說,是6.2倍。

要公平地說,那時接種的疫苗數量是之前的2.3倍,但我們的不良反應類型卻增加了6.2倍。這告訴我,mRNA疫苗對人體更多系統產生了不良影響,超出了傳統疫苗的範疇。

我們在這裡可以看到。紫色代表流感疫苗,紅色代表COVID疫苗。mRNA疫苗引發的不良反應類型更多。

明確一下,我們希望的是將mRNA疫苗從市場上撤下。我認為,在目前我們對其了解甚少的情況下,mRNA疫苗不應再被用於人類,或任何其他生物。

這是不良反應的類型。這是實際的不良事件報告系統,流感疫苗和COVID疫苗在VAERS中的報告。這是不良反應的數量。我們看到,這是118倍。如前所述,那時接種的疫苗數量是之前的2.3倍。所以,即使從寬泛的角度來看,這個數字也應該是2.3,而不是118。因此,不良反應的數量遠超預期,在我看來,這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為何監管機構能容忍這種情況,我真的無法理解,我相信很多人也同感。但這就是實際報告的不良事件數量。

這些數據是由傑西卡·羅斯博士整理的。她在這個話題上做了大量出色的統計和科研工作,並繼續為那些沒有她那樣技能的普通人發聲。這當然包括我。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年齡組。例如,0至4歲的不良事件數量為3263例。給6個月至4歲的兒童接種實驗性的RNA疫苗,我認為這是魯莽且令人髮指的。但事實就是如此。

5至11歲的兒童,雖然這些年齡組的不良事件數量相對較低,但仍然很多。

然後,不良反應的數量開始增加。這些數據是按不同年齡組每百萬劑次進行標準化的。傑西卡的工作非常出色。

現在,我們來看看病理學。我們早已知道,疫苗注射後,脂質納米粒子會遍佈全身,循環至心臟,將mRNA注入心肌細胞,即心肌細胞。心肌細胞表達這種外源蛋白。免疫系統識別出這種外源蛋白,並攻擊整個細胞。

這非常簡單。我們已從多位領先的醫生和科學家那裡得到了確認。他們說,這是穩定的灌注刺突蛋白。

因此,心肌細胞在mRNA的指令下(有人可能說是在mRNA的指使下)產生刺突蛋白,且它不會被清除。它會粘附在心肌細胞膜的表面。這就是為何免疫系統能攻擊整個細胞,因為它粘附在細胞膜上。當然,這也是造成心臟損傷和炎症的原因。

我們還在這張病理學切片中看到,有纖維化組織,這表明有一定程度的愈合。我們還看到炎症免疫細胞被吸引到炎症部位。這與我們在這個頻道上已經確認的信息相一致。脂質納米粒子在全身分佈,導致刺突蛋白在全身產生。然而,監管機構仍然容忍這種情況。

現在,我們來看看年輕男性的高風險。就年齡和性別而言,12至24歲的年輕男性面臨最高的風險,接種Moderna疫苗後,心肌炎的發病率比女性高出七倍。

因此,年輕男性面臨極高的風險。可能還有更多信息將從美國軍方那裡披露,或者這在論文中已有一定程度的涉及。激素影響可能也是原因之一,睾酮可能會放大免疫反應,增加心肌炎症。顯然,年輕男性的睾酮水平最高,從他們的某些行為中,你或許能判斷出來。但請不要輕視這個問題,因為它非常嚴重。

劑量和時間,第二劑後風險飆升,且較短的接種間隔與較高的發病率相關。不要讓這兩劑次接種得太近。論文中可能沒有直接這麼說,但如果之前已經有自然感染,可能會更糟糕,而當時自然感染無處不在。

Moderna與輝瑞的比較。Moderna的心肌炎風險比輝瑞高出三至五倍,這可能是由於其RNA濃度更高。我想說,輝瑞疫苗的不良反應已經高得不可接受了,但Moderna的竟然高出三至五倍。為何他們要在Moderna疫苗中加入如此多的mRNA?我真的不知道。

當然,無論你給予多少mRNA,身體產生的刺突蛋白數量以及產生部位仍然完全不可預測。這就像是在擲骰子,賭運氣,不是嗎?

此外,還有遺傳和免疫因素。某些遺傳標記和免疫失調可能會增加易感性,這正如我們所預期的。通常情況就是如此。

現在,這非常令人擔憂。在那些患上心肌心包炎的患者中,80%至96%的Moderna RNA心肌炎病例需要住院治療。50%的患者顯示出長期心肌異常。

這尤其令人擔憂。有報告稱心肌中出現疤痕組織。基本上,據我理解病理學,一旦心肌肌肉死亡並形成疤痕,肌肉就永遠無法恢復。我們在討論的是這些不良事件中一部分會導致永久性的心肌損傷。

而且,死亡率在10%至20%之間。這是非常可怕的數字。

這篇論文非常有用的一點是,它(我並不喜歡“揭穿”這個詞,但基本上)揭穿了某些人散布的許多謠言,這些人或許有著不可告人的利益。讓我們現在來看看這些謠言。

誤解一:感染比接種疫苗更易引發心肌炎。事實是,Moderna mRNA疫苗的接種具有更高的風險。他們在這裡說,與感染相比,Moderna疫苗接種具有更高的心肌心包炎風險,尤其是在那些本就低風險的年齡組中,而這些疫苗在許多情況下被強制接種於這些人群。

哦,我真希望在2021年時能有更多這樣的數據,且信息能自由流通和傳播。那時,我仍然在聽信權威的話。我感到被欺騙了。這不會再發生了。

誤解二:Moderna mRNA相關的心肌炎是輕微的。它並不輕微。雖然它可能是輕微的,但事實上,長期損傷和死亡已有明確記錄。還有多少問題尚未顯現?當然,我們還可能討論其他併發症,如潛在的癌症。但現在,我們還是專注於這篇論文所說的內容。

風險與收益比支持使用Moderna RNA疫苗。事實是,有強有力的證據反駁了這一說法,我同意這一點。

現在,再來看幾張圖表。這是與基線主要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人數。我們看到,2020年數字有所上升,但2021年的上升幅度更大,超出了基線。我很確定這些數據來自保險公司的數據收集。我很確定這些數據來自保險公司。我想我很確定這些數據來自保險公司。請自行下載這篇論文的PDF版本,它是免費的,而且實際上很容易閱讀,非常全面。

這是按年齡和劑次報告的心肌炎病例數。我們在這裡看到劑次,如果你查看PDF版本,可以更詳細地了解。但再次,我們看到最高發病率出現在青少年晚期和年輕成年人中,即非常年輕的成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下降。因此,謠言被揭穿了。

SARS冠狀病毒2型注射後的心肌炎現象與COVID-19疫苗誘導的心肌炎。這之所以被指出,是因為我們一直被告知自然感染更危險。而這篇論文正是對此的反駁。

一、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2型和奧密克戎感染引發的心肌炎病例多於COVID-19 mRNA疫苗接種——這一說法被反駁。

二、mRNA疫苗誘導的心肌炎通常是輕微、暫時且罕見的,無長期後遺症——這一說法被反駁。

三、儘管有更多醫源性(即疫苗引起的)病例,但風險與收益計算仍支持繼續使用這些產品——這一說法被反駁。

現在,讓我們來聽聽庫爾特·米爾霍姆博士的採訪餘下部分,他是獨立醫學聯盟的兒科和心臟病學高級研究員。

現在加入我們討論的是獨立醫學聯盟的兒科心臟病學高級研究員庫爾特·米爾霍姆博士。早上好,醫生。歡迎來到國家新聞台。很高興有您參與。早上好。謝謝您來參加。

據我所知,這項關於COVID mRNA疫苗安全性的新研究發表在《國際心血管研究與創新期刊》上。請告訴我們這項研究的範圍以及您的主要發現。

這是一項編纂自2021年以來的研究成果。我們發現疫苗產品存在問題,尤其是在年輕成年人,尤其是年輕男性中,會引發心臟炎症。因此,我們將所有不同的同行評審期刊、文章和數據編纂在一起,放在一個容易獲取的地方。這篇論文有42頁,341條引用,表達了我們對這個真實問題的關切,即這些疫苗對健康的兒童和年輕成年人益處甚微。

好的。您能區分心肌炎的病因嗎?是COVID感染引起的,還是僅僅是COVID疫苗的不良反應?

是的,從多個原因來看,這非常清楚。我們已經能夠區分,主要原因是北歐國家進行了一項偉大的研究,涉及2300萬兒童和年輕成年人。他們發現,未接種疫苗的人群中心肌炎的發病率最低。而隨著疫苗接種劑次的增加,或者使用Moderna而非輝瑞疫苗,心肌炎的風險會不斷上升。這又是一種對健康兒童和年輕成年人來說本就非常輕微的疾病。

您知道,最初,當我們第一次聽到心肌炎與疫苗的聯繫時,這個話題非常罕見。但現在數據揭示了什麼?

《柳葉刀》上有一項研究顯示,他們觀察了所有因疫苗而受損並患上心肌炎的兒童。在接種疫苗90天後,他們的很多指標都恢復正常,但心臟磁共振成像顯示,心臟仍存在持續的炎症和可能的疤痕。耶魯大學發佈的一項新研究稱,他們仍然檢測到遊離的刺突蛋白,即疫苗要求身體產生的那種心臟毒素,它在體內遊離了700多天。本應只是注射後,身體產生新反應,然後它就消失了,但在某些情況下,它卻持續存在。

所以,它並不是暫時的,也不會隨時間而消失。我的意思是,我們現在看到了一些長期的影響。

是的,對某些人來說,這是毀滅性的,而且是一種他們本就風險很低的疾病的長期問題。

哇,所以,更多信息請訪問imahealth.org。感謝您今天上午加入我們,討論這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好吧,我想米爾霍姆博士已經很好地表達了他的觀點,無需我再多說。論文的鏈接就在那裡,請自行下載,這是一篇非常易讀且出色的作品。現在,它已經進入了公共領域,任何人都可以獲取。如果監管機構繼續無視這一點,我將感到非常困惑。

 

 

 

 

 


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